顶点小说 > 当金融分析师穿回大宋 > 第39章 押题

第39章 押题


秀州居闲庄的地里,种下一月有余的甘蔗苗都已长出了嫩芽。

        后续只需定期施肥、除虫、防水即可。

        但小康还像从前一样忙碌,因为二姑娘又给他安排了新的活儿。

        林谷雨让他在佃户中间宣传她的新政策,若是有人提出任何能提高耕地效率的新主意,都可以获得下至二两、上不封顶的奖励金。

        庄子内部的工人也可以推荐农业、制糖业相关的能人巧匠,若推荐成功,来人确实有真材实料,双方都可以获得内推奖金。

        这些都好办,只是姑娘还让他去打听收购一家制糖庄子需要多少银两。他在秀州生活了十几年,都没听说过哪里有做糖的铺子。

        他几番打听都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庄子里请来的广南农夫提醒他,若真想学习制糖工艺,最好亲自去一趟福建。

        小康以为二姑娘会知难而退,没想到几日后便收到她的回信,还真让小康带上银两去福建走一趟。

        小康自小在秀州的居闲庄长大,一次远门也没出过。而且别说懂制糖技术了,他平日里连糖都很少吃,就算亲自去了也容易被人哄骗。

        他把庄子上下的人打听了个遍,好在有家佃户之前是从福建来的。再加上略懂制糖术的广南老农,小康一行三人准备从秀州出发前往福州。

        此行路途遥远,就算快马加鞭也要十余天。

        清晨天刚微亮,他就拎起头天晚上打包好的行囊出了院子。等到同行的两人也到了,马车就踏着朝阳即刻出发。

        车马的颠簸就像小康此刻的心情,七上八下的。他按捺住第一次出远门的紧张心情,只愿此行能有所收获。

        汴京,春寒料峭,不似江南初春略显温柔的微寒。

        今日还飘起了桃花雪,已锁院有半月余的贡院红门上的锁都积起了雪。

        前朝有权势之人常利用任命主试官到锁院这段期间内贿赂考官,徇私舞弊。皇上此届特意加强了科举制度的严密性。

        翰林学士苏简自正月十五元宵节收到皇上任命他为春闱主试官的诏书起,即被禁止与任何僚友交谈,被单独送入贡院,大门紧锁不得外出。

        虽然苏简他要被关上月余,但他对官家的政策十分赞同。

        皇上乃英明贤德之主,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皇上还在前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主试官的轮换,增加了知贡举的人数,分散了监视官的权力,又增加了台谏官一职作为监督、牵制主试官之用。

        为期三日的省试已落下帷幕,但主试官苏简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

        监视官们收卷后,要降卷子封弥,把姓名籍贯等考试个人信息全部折起,加盖骑缝章;各位主试官再由抽签分配已封弥的试卷,这样阅卷人员也无法辨别自己批阅的试卷是出自哪位考生之笔,杜绝作弊的可能性。

        作为此届春闱负责人的苏简无心赏雪,前日监考的疲惫还未消,便早早起来批改试卷。

        批卷时间同考试一样,也只有三天。要在三天内严谨公正地批改完数千张考卷,不比在考试中夺魁简单。

        苏简刚过而立之年就当上了春闱的第一主考官,他的来头不小。他从小饱读诗书,知识渊博,二十出头便在科举中高中金科状元,朝廷上下无不称他为千载难遇的人才。

        若是有谁能一眼相中千里马,必是他这位伯乐。

        苏简作为主考官,审阅的是已通过点检试卷官初阅的荐卷。

        他摊开第一份试卷,上面工整的正楷字密密麻麻写满了三页纸。

        他眉头微蹙,沉下心来品读。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他已读完一份。诗赋题写的不错,但策论文章观点浮于表面,且只简单罗列,并不能看出答卷人对问题有深刻而富有逻辑的思考。

        苏简微微摇头略显遗憾,将试卷轻轻放落在一边,然后轻轻展开第二份试卷。

        第二篇文章也和第一篇犯了同样的错误,观点陈旧而浅薄。

        落在一旁的试卷越堆越高,苏简的眉头也越皱越深。这也实属正常,要在数千人里脱颖而出难之又难。

        苏简又展开不知第多少份试卷,此篇光是书写就在工整的基础上多了些劲骨,全篇数千字无一误笔,使他眼前一亮。又多读了几句,苏简便觉出这位考生的与众不同。

        不但诗词作得才高词美意幽远,文章也是行云流水。

        考生大力赞扬了汉高祖刘邦的铸钱令,减轻了秦朝对百姓的严刑酷法,增加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使得经济流通起来,也是刘邦在经济上的成功帮助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虽然最后造成物价上涨严重,但错在后续政策未能跟上,而不是是顺应当时的环境而生的榆荚钱之过。

        行文逻辑通畅,自有观点,苏简一边点头,一边在试卷右上角监视官批的“取”字旁边,写下一个大大的“中”字。

        下一篇的立意却完全相反。文章抨击了劣质低价的榆荚钱的滥发,导致货币贬值、物价膨胀。百姓刚经历过秦朝私自铸钱即犯死罪的苛政,又走向了私钱泛滥的极端。为了减缓榆荚钱的泛滥,刘邦又实行了高税收的政策,企图减缓高额的物价,但又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可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苏简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连批两篇优秀文章,他眉头舒展,又在试卷上挥笔写下一个“中”字。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敲了敲门打断了苏简阅卷的思路,“苏大人,该用中食了。”

        苏简抬头看了一眼端着食盘的差使,示意他放在一边,“先放着,我待会儿就吃。”

        一上午的时间,他批阅了五十余份试卷。他撇了一眼旁边的落卷,叠成一沓;而录取的卷子却只有两张。

        他觉得喉咙发紧,才发觉一上午滴水未进。但他无心用餐,抿了一口早已放凉的茶,一边翻开了下一封试卷。

        苏简一眼便觉得诗作一般,毫无灵气。

        再看史论题也答得不好,行文勉强,浅尝辄止。

        他皱着眉头瞥了一眼试卷上批着的“取”字,他有些生气,这样的水平是如何通过点检试卷官的初阅的?

        但出于严谨他还是继续读了下去。

        这位考生的策略题答得尤其的长,比一般试卷多加了一页半的纸。苏简耐着性子地读,读到一半,他竟举着卷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一边读一边在房内来回踱步,竟花了平常两倍的时间。

        此篇长就长在它从正反两面评价了刘邦的货币政策,论点充分且扎实。

        但若只是全面,还不足以让苏简从座位上起身。

        这位考生还提出了个别出一格的观点。

        他主张,原本世界万物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但在货币市场上却是正好相反。百姓作为市场参与者,会选择优质价高的货币作为储蓄,从而导致劣币泛滥,良币退出市场,是谓劣胜优汰。汉高祖刘邦在大力推行榆荚钱时,并没有预判到这一点,虽初见成效但最终积重难返,造成了物价飞涨的局面。他提出,货币政策应当慎之又慎,综合、动态地考虑政策的后果及其相互作用。

        此番阔论让苏简颇为震动。

        宋朝距离汉朝一千多年,此间已有无数有识之士对榆荚小钱做出了评判。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很难,但最难的当属能够提出崭新的观点。

        而这篇文章做到了。

        难怪此篇能通过初审。虽然诗赋和史论题相较之下略显敷衍,但苏简认为瑕不掩瑜,应当录取。

        苏简一笔挥就一个“中”字。

        三日后,经过几十位知贡举秉烛达旦的通宵批阅,终于将三千余名考生的试卷整理、批改、录取和排名的工作完成。

        监试官们有的在誊写上榜考生名单,有的在准备寄往考生家乡的录取通知书——金花帖子。

        数月连轴工作使主试官苏简身心俱疲,刚批完试卷、好好吃了一顿饭便病倒了。还好朝廷早已准备了大夫一同锁院,以备不测。

        而考生们则在数日焦灼的等待中茶饭不思。

        次日一早,数千名参与春闱的考生聚集在贡院东墙等待张榜。

        林谷裕和表兄叶顾敛也早早到场,被人群挤在后头。

        林谷裕心里七上八下,一会儿觉得自己策论答得好,中进士十拿九稳;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诗赋实在发挥不好,恐怕要名落孙山。

        俩人站在一起,但都一言不发地沉默着。

        表兄像是听到了他的心声,出言安慰道:“林兄不必过于担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已考完,胜负已定,忧心也无用。”

        “噢?叶兄像是胸有成竹。此次的策论题……叶兄本就见解不凡,再加上那日的激辩,是否更能写出好文章?”当日春宴在场六位公子,其中五人参加省试,林谷裕甚是害怕其他人都和他一样杂糅在场其他人的观点,写出一样的文章来,但又不好开口。这下正好借了话头试探试探叶顾敛。

        叶顾敛皱起眉头,低声说:“林兄,那次春宴之事……不过是机缘巧合,若传出去与你我两家都不利。请你不要再提起了。”


  (https://www.2mcnxs.com/html/book/41871/41871384/3146659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2mcnxs.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2mcnxs.com